“攥稿人都使用的比较简单容易读的文字和句子,基本上参加过扫盲学习的大多数牧民都看得懂。
“而且边上还有配图,这些简易的小图直接将配置烟叶水、烟熏蝗虫等工作一目了然地展示出来,不认字或者认不全文字的牧民,可以参考图画来了解文章中提及的方式方法。
“还有这篇,讲配置生物药剂的。
“这个是讲鸟类鸭类在抗虫害中的作用的,这个是我们盟抗灾优秀公社呼色赫公社的抗灾工作报告,你看,也都是有文字有图。篇幅虽长,但读起来是轻快、易懂、容易传播的内容。”
尼古拉教授虽然看不懂汉字,但报纸上的图画却一看就明白了。
报纸上关于生物药剂配置的文章边的附图里,不仅有烟叶、大蒜的图画,连这些药水克制的昆虫长什么模样都被画出来了。
红蜘蛛、蝗虫、蚜虫的那个虫子全画得简单又惟妙惟肖。
尼古拉点点头,开口道:
“我们也有观察森林的报刊,叫《森林报》,一年四季的森林观察都有。但的确没想到将报业利用到这个程度,而且要撰写这些文章也需要相应的人才。
“更何况还要报业、生产队及牧民读报习惯等每一环都到位,才会有令人满意的起效。
“反应还要快,撰稿者要第一时间写好、画好,他得是草原专家,把文章写对。又要懂人民的阅读水平,写得深入简出。
“接着,专业人深度审查,确认文章没有误导性,可以刊登。
“报社快速安排拍板印刷等,再投递到全国,尤其是受灾地区……”
说起来容易,这么大基数的国土国民,要落实起来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,都可能使这个流程彻底断链。
第一版主